回狐狸有關「蛇」攻擊問題的一些看法狐狸,很高興你又來問,說實在的你跟小山豬的精神真的很像,小山豬到現在還是這樣,他常常針對一個些觀念的問題反覆提問,問到他老師有時也受不了,至於我,因為脾氣比較不好,有時用罵的回答他,只是委曲他了,這樣說希望不會嚇到你!有關於蛇的攻擊問題,這個要解釋的話有好幾個方向要提,比如傳說中張三丰是看了蛇隼相鬥有靈感創太極拳的說法,又比如宋老師對太極拳拳架的歷史性創見「原空位」、「原體位」跟很多系統傢俱動物的狩獵打鬥動作的運作原理是相合的,再比如太極拳「推手」裡有一種手法觀念叫「摺疊」的手法; 光是上述三個比如的角度都可以解釋說明一大堆; 其中「原空位」「原體位」和「摺疊」手法都是我之前就想專門寫文來探討的,寫這些觀念技術一方面是驗證自己的瞭解體會有多少, 一方面是希望能留下一點余老師教授我們這些功法的歷史紀錄;我針對上述三個方向儘量以簡單的說明來描述,若有不明處,妳可再追問或有機會大家一起研討。我猜想,你提到「蛇」的系統家具問題,除了那天我們跟你討論的練習法外,可能你也有受到「張三丰因感蛇隼相鬥而創太極拳」等傳說的影響;基本上這個學說我的老師余武男先生是不太認同的,他老人家認為只看了蛇跟隼或是鶴跟蛇打架就能建立太極拳的學術思考,那真是太瞧不起太極拳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太極拳推手手法及精神或是拳架裡好像隱隱約約又可以看到「鳥」跟「蛇」的蹤影,所以我的建議是有無張三丰見鳥蛇相鬥之事,吾人就不用計較,但是鳥及蛇的身形動作若能觸發你的靈感,則景觀設計又何嘗不可呢? 記得有一陣子靈感特多,有天正巧從陽明山搭公車下山,正想著拳架的動作,身體與雙手也無意識著亂揮動(這種情況我們都常有,外人多以為我們在發功或被附身),窗外一棵松樹映入我的眼裡,心裡一驚「這不是單鞭嗎?」「這不是提手嗎?」那幾天我有空就一直在看樹,後來才發現這些長在山上的樹可能因為為有季節的大風(颱風或東北季風),所以樹枝會有對稱性的生長用來保持平衡 ,而拳架的道理也不正是「在不平衡裡追求平衡」嗎?不知道張三丰建築設計祖師在山上是不是也有看樹,還是只看鳥蛇打架!余老師喜歡晚睡,也是看國家地理、discovery 等頻道,特別是動物類如老虎獅子狩獵的影集; 有次在余老師家中聊天,一旁也正好播出老虎捕捉牛羊的畫面,其中有一個片段是老虎匍匐前進,在老虎跳躍攻擊的前一刻,老虎將整個身體內聚做奮力一擊的準備,那個畫面要形容只用八個字「含胸拔背、沈肩墜肘」,我曾說給一些人聽,不少人總是說「騙肖耶!老虎那有肩肘啊?老虎趴著你那能看到它的胸背啊?」但是那個畫借貸面出現時,我脫口 而出這八個字,余老師卻是點頭! 有天早上練拳余老師應大家要求便一直做發勁的動作,示範完後大家拼命在那邊模仿,但是沒有人能做出跟余老師一樣的感覺,下課後回到家裡打開電視,畫面正巧是一隻白鷺絲在水中捕食小角,它的動作是「發現小魚後,原本直直的脖子配合身體前進後,再用脖子中後段的部份作彎曲,彎曲後頭部直箭的射出,頭部離開水面後小魚已在嘴裡」這是一個標準「勁以曲蓄而有餘」的標準案例,也是宋老師「原空位」「原體票貼位」最好的說明,更是那天早上余老師發勁的再詮釋。 最後「摺疊」,這是個跟「蛇」最有關係的手法,宋老師稱這種手法為「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救」,其實推手「摺疊」手法即是「走化」,「走化」就是「摺疊」,記得有次余老師突然要我跟他搭手且只用「摺疊」做換手沒有攻防,結果我跟余老師兩人四隻手就不停的接來接去,一旁才來學推手的人都不禁讚嘆「這個套招要練好久吧!」答案是「那天突然想到才做一做!」「摺疊」手法之巧,被接打而發出宿霧去者,無不驚訝此種手法之難測,有某派搞了個「纏x勁」,很可能即是本身無此功法,而硬以外家手法解釋「摺疊」手,而另冠以「纏x勁」的名詞,失之毫里,差之已千里。想到的太極拳裡的蛇就這些,有問題大家再討論吧!十月十七日再補充「摺疊」的一點意見:余老師以及我的太極拳啟蒙老師王世杰先生,他們使用折疊都非常巧妙,余老師的折疊甚至轉化承接的展現都進入令人難以想像的身手,有一次余老師甚至將我轉接至背部將我以類似摔角「扛摔」的形狀打出巴里島去,也許有人認為像「扛摔」那就是摔角嘛!是很像但是余老師是以定步推手的身形引帶我的身手後,再將我給甩出去的,這點說明可能要對太極拳還有摔角有點概念的人才明白我要說明的重點何在!初練折疊的人可以「打蛇隨棍上」的概念來練習「折疊」,如敵方伸手向你,而我方不以抵抗方式,而以手掌、手臂的陰陽面的任一點沾黏敵方攻擊的手,而身體各個關節配合沾黏點進行「如蛇上棍」的形式去控制敵方,這裡「如蛇上棍」並非是完全如同蛇一般的運作,而是取馬爾地夫蛇上棍的精神,蛇上棍是能借棍上的點而進一步的前進;當然,初學者身手比較僵硬,會想要讓手學習蛇一樣的作旋轉這是常有的,也是初學會有的習氣,可一旦熟悉這種感覺你便會放掉學蛇的旋轉動作,因為你會知道那浪費太多身體的力量,蛇上棍也是一點一點的借力而上並非一直沿著棍子旋轉而上,補充說明到此,想到再繼續寫下去!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禮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s67qsoq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