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語出驚人,除了批評英國外,稱波美盟友關係“完全是扯淡”成為國際輿論的熱點。在美國媒體開始為奧巴馬政權盤點外交遺產之際,“扯淡”之說算是給了美國外交的另類註腳。
  西科爾斯基的“吐槽”是烏克蘭危機後遺症的體現。烏克蘭危機引發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嚴重對立,讓東歐各國感受到自冷戰後從未體驗過的安全危機。
  本來奧巴馬就看不慣普京,公開稱其“就像教室後排無聊的孩子”。在烏克蘭危機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不惜“耍賴”趕走亞努科維奇,讓莫斯科感到被戲弄。被逼到牆角的俄羅斯放手一搏,以克裡米亞為切入口,普京展現了高超的手腕與縝密的算計,兵不血刃將克裡米亞重歸俄羅斯。
  克裡米亞是新時期俄西關係的重大轉折,亦是新世紀以來繼“9·11”後國際關係的第二大戰略拐點。面對強硬的俄羅斯,美國人又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其一、烏克蘭越來越亂;其二、俄與西方的對立陷入冷戰後的新高峰;其三、東歐各國安全感普遍下降,感覺美國人給予的安全承諾可能靠不住。因此,“扯淡”之說體現了多年來一直跟著美國走的東歐各國的心聲。
  這是一種對美國的失望與失落。回想奧巴馬上臺伊始之際,歐洲人對其期望值極高。2008年,尚是競選人身份的奧巴馬在柏林勃蘭登堡門演講,居然吸引了20萬民眾自願到場傾聽。當選後的歐洲首秀,奧巴馬在布拉格的一場暢想“無核世界”的演說,輕而易舉地把諾貝爾和平獎納入囊中。
  所謂捧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奧巴馬當政以來,外交政策乏善可陳,當年猶如“搖滾明星”的光環早已褪盡,粉絲圈成幾何級崩潰。一個標誌是,5年後當奧巴馬以總統身份再度到勃蘭登堡門演講之時,到場聆聽的聽眾只有區區約6000人,此番落差或許只有奧巴馬本人心知。
  在歐洲捅了“馬蜂窩”不算,奧巴馬政府這幾年還打算在亞太地區做做文章。不管是“重返亞太”還是“亞太再平衡”,美國人把本來風平浪靜的西太平洋攪得惡浪滾滾。得知了美國人的“小九九”之後,菲律賓、越南開始在南海鬧事,愈發肆無忌憚;日本則主動挑起“購島”鬧劇,安倍政權一個勁向右狂奔。鑒於此,《紐約時報》網站不久前刊登的題為《奧巴馬令人擔憂的外交政策夢想》指出,奧巴馬“重返亞太”政策既疏遠中國又未能安撫盟友,整個外交政策“一團糟”。
  縱觀冷戰之後美國各屆政府,在大國關係處理上少有同時把自己放在中國和俄羅斯的對立面上。而奧巴馬政府,不知是蓄意而為,還是戰略失誤,偏偏同時要跟中、俄過不去。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卡彭特認為,這是華盛頓最大的戰略錯誤。
  看起來,奧巴馬政府本想把中東問題作為突破口,為自己留下一個靚麗的外交遺產。為此,美國國務卿克裡已經十多次訪問中東。結果如何呢?用美國媒體的話說,巴以和平進程“鮮有進展”,反倒是伊拉克出了大亂子,使美國面臨近年來外交政策中最糟糕的形勢。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已占領國內多個城市並向巴格達推進,中東恐怖主義有進一步坐大並改變中東政治版圖之趨勢。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認為,伊拉克恐怖勢力的崛起是“冷戰結束後華盛頓利益遭到的最危險的威脅”,他甚至要求奧巴馬在這一問題上的所有助手辭職。德國《世界報》網站一針見血地指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最近在伊拉克攻城略地,表明美國人在那裡通過大量流血換來的東西又都失去了。
  唯一的安慰反倒是自1979年與美斷交的伊朗——美伊開始了直接談判,儘管核問題前景未明。
  當下,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美國媒體已開始炒作誰會當下任總統,預示著奧巴馬政權開始走向倒計時。如果奧巴馬不及時修正自己的外交戰略,“扯淡”將猶如一枚圖章,給奧巴馬政權的外交遺產留下深深的印記。
  向腸河(北京學者)  (原標題:“扯淡”,美國外交的另類註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s67qsoq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